株洲百年來約發生過30多次2.0級以上地震
“迭碗嘎擊有聲,窗棱、床柱皆自動!保ā断嫣犊h志》記載)這是我市歷史上最早的地震記錄,發生在1888年3月29日,長沙至株洲白石港地有震感。
根據歷代有關地方志輯錄的資料,自公元三世紀初(209年)至十八世紀末,長約1600年的時間內,株洲未曾發生大的地震。而自二十世紀初至今的100多年間,我市城區、郊區及附近地區,約發生過30多次2.0級以上地震,其中3.0級以上地震9次。從地理位置上看,我市地震發生次數最多的是醴陵市,有過半的地震都是在這里發生的。
從時間上看,我市地震以1917-1918年較為頻繁,共有16次地震,烈度未超過Ⅳ(4)-V(5)度,主要發生在白石港、朱田鋪和五里墩、董家塅等地。
有關我市歷史有記載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為5.5級,發生在1631年11月1日,位于長沙、湘潭、株洲三地的交界處。其次便是1915年2月16日,發生在我市境內的4.5級地震。
“去年的地震頻率比較高,有5次2.0級以下地震!笔械卣鹁志C合應急科副科長歐陽平說,株洲平均每年會發生3次左右地震,但一般地震要達到5級以上,才會對建筑物造成危害,我市地震系數較小,且多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地方,所以市民對震感的感應不明顯,對日常生活也影響不大。